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铁树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:“或问喉之两旁生疽何如?曰:此名夹疽。”即夹喉疽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道吾。江西清江人。研习《伤寒论》颇多体会,以为临证应先明主证,参以兼证,再参脉候,按法处方,治多获良效。撰有《伤寒论类证》10卷,《伤寒类脉》3卷,《伤寒类方》2卷。合为《澄园医
【介绍】:见徐昇泰条。
病证名。一作蓄血。出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。①指外感热病,邪热入里,与血相搏,而致瘀热蓄结于内的证候,即伤寒蓄血证,太阳腑证之一《重订伤寒补天石·续集》卷下:“蓄血者,瘀血蓄结于内也。或当汗不汗
病名。指由瘀血而导致经闭不行。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》:“妇人经水不利下,抵当汤主之。”参见经闭条。
①指羊水,即养胎之水。②指胎水肿满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:“妊娠亦有身肿满,心腹急胀者,名曰胎水。”
见中膂俞条。
病证名,见《医学入门·喘》。指感受风邪,肺气胀逆所致的气喘。治宜祛风宣肺为主,如金沸草散、麻黄杏仁饮等方。参见风寒喘、风寒喘逆等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小儿瘰疬之由胎毒引起者。妊母素多恼怒,或气郁化火,或肝脾血虚有热,致儿禀受肝胆二经之热,生下后,于肝胆二经循行部位的耳前颈项间生核累累如珠。如发寒热者,先用小柴胡汤加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