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兼证析义

伤寒兼证析义

  • 伤寒兼证析义

    伤寒兼证析义

  • 伤寒兼证析义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张倬撰。本书所称伤寒兼证,不拘于六经病兼证范畴,包括伤寒兼杂病的多种情况。作者分析了中风、虚劳、内伤、宿食、头风、泻利、胎产等17种兼伤寒的病证,以问答方式,阐述这些伤寒兼证的病因、病

猜你喜欢

  • 脱痈

    病名。《灵枢·痈疽》:“发于足指,名曰脱痈。其状赤黑,死不治,不赤黑不死,不衰,急斩之,不则死矣。”即脱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干脚气

    脚气病之一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五。指脚气之足膝不肿者。因素体阴虚内热,湿热、风毒之邪从热化,伤及营血,筋脉失养所致。症见足胫无力,麻木痠痛,挛急,脚不肿而日见枯瘦,饮食减少,小便热赤,舌红,脉弦数

  • 土运

    运气术语。五运之一。土主甲己,凡甲年、己年均属土运。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:“甲己之岁,土运统之。”

  • 肩息咳

    病名。出《灵枢·本脏》。指咳嗽而兼见耸肩喘息等症。参见咳喘、痰饮咳嗽、息高等条。

  • 蛊毒病

    病名。指中蛊毒所致的多种病候。包括射工病、沙虱病、水毒病、蛇蛊、蜥蜴蛊、虾蟆蛊、蜣螂蛊等。《诸病源候论·蛊毒病诸候》:“凡蛊毒有数种,皆是变惑之气。……凡中蛊病,多趋于死,以其毒害势甚,故云蛊毒。”《

  • 吸远

    指吸气深长而困难的症状,为肾阳衰微之征。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:“在下焦者,其吸远。”

  • 胸胁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刺热论》。多见于少阳病及肝胆疾患。·《诸病源候论·胸胁痛候》:“胸胁痛者,由胆与肝及肾之支脉虚,为寒气所乘故也。……此三经三支脉,并循行胸胁,邪气乘于胸胁,故伤其经脉,邪气之与正气交击

  • 形气相失

    病人的形体与气机不协调的现象。例如某些消渴病患者,形体瘦弱,但胃火亢盛,多食善饥,烦躁易怒,表现气盛形虚;又如某些痰饮病患者,形体肥胖,但动则心悸气喘汗出,表现形盛气虚。这类形气不相称的病证,往往病情

  • 丹穴

    名词。出《医心方》。即阴道穹窿。

  • 正色

    又称常色。健康人面部色泽,明润含蓄,红黄隐隐,容光焕发,表示气血平和,精气内充,为有胃气、有神之象,属无病的常色。正色有主色、客色之分。主色是每个人基本肤色,视个体而异;客色随气候、环境及当时的生理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