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腰俞,见该条。
骨名。即肩胛骨。详该条。
与疏郁理气义同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冲疽①。见该条。
同宗筋。《灵枢·五味》:“阴者,积筋之所终也。”详宗筋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7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抑制肝气偏盛的治法。适用于:①肝旺脾虚而见两胁胀痛,腹胀肠鸣,大便稀溏,舌苔白腻,脉弦。②肝气盛而见胸闷胁痛,急躁易怒,身窜痛。常用药物如青皮、柴胡、金铃子、广木香、佛手等。
证名。指阴血不足引起的盗汗,属于阴虚盗汗范围。《薛立斋医案全集·保婴撮要》:“当归六黄汤治血虚盗汗,内热晡热者。”参见阴虚盗汗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履贯未详。字若瑛。辑有《方便书》10卷,未见流传。
见小儿药证直诀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