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受盛之腑

猜你喜欢

  • 津伤化燥

    即化燥。见该条。

  • 热涎

    六涎之一。指劳伤精气,髓海空虚,虚热内生,灼液而成的痰涎。《史载之方》:“脏腑骨槽,虚热转盛,其涎所积,隔在中焦,因其肾脏之虚寒,邪气与热涎相交,发为疼痛。”

  • 核的异体字。参见核骨条。

  • 揩摩

    推拿手法。揩擦揉摩穴位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

  • 胁窌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章门,见该条。

  • 暗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《外科备要》:“未发之先,腋下忽然坚肿散漫无头,次肿阴囊,睾丸突兀,状如筋头,身发寒热,筋脉拘急,肿处焮痛。”不用针刺,宜汗解。见疔疮条。

  • 毛矮子

    【介绍】:见张朝魁条。

  • 肠道

    经外奇穴别名。出《腧穴学概论》。即肠遗,见该条。

  • 江民莹

    【介绍】:见江瓘条。

  • 烧针丸

    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三方。铅丹、朱砂、枯矾各等分。为末,枣肉为丸,黄豆大,每服三至四丸,戳针尖上,于灯焰上烧存性,研细,凉米泔水调下。治小儿吐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