泛指外感风邪的病证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所言不死者,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。”
①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水团花之别名。②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阿利藤之别名。③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透骨香之别名。④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麻口皮子药之别名。⑤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零陵香之别名。⑥见《陕西
指肾。肾藏元阴与元阳,故称。参肾条。
证名。眼干燥滞涩或似异物入目般涩痛不适,称目涩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:“目,肝之外候也。……上液之道,若悲哀内动腑脏,则液道开而泣下,其液竭者,则目涩;又风邪内乘其腑脏,外传于液道,亦令泣下而数欠,泣
见金匮要略五十家注条。
书名。明·李中梓撰,清·尤乘增辑。2卷。刊于1667年。全书分列中风、虚劳、噎膈等十二种病证,各证摘录历代医书,分析病机、病因、症状、治法及处方。有论有方,以论为主。本书收入《士材三书》中。
见司牧安骥集条。
推拿手法名。见曹锡珍《外伤中医按摩疗法》。用力牵拉患者肢体关节的手法。
见黄体端《女科秘方》。即滑胎。详该条。
病名,又名小儿吼病。哮和喘是两种不同的症状,《罗氏会约医镜》:“喘者气急声高,张口抬肩,摇身撷肚,惟呼出一息为快,此肺经邪气实也。……哮者,其症似喘,但不如喘出气之多,而有呀、呷之音。呷者口开,呀者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