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二。指耳根生疮痈而疼痛。参见耳根痈条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金樱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):34,1972。为仙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楚条。
足太阳膀胱经之简称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:“小儿温壮者,由腑脏不调,内有伏热,或挟宿寒,皆搏于胃气。足阳明为胃之经,主身之肌肉,其胃不和调,则气行壅涩,故蕴积体热,名为温壮候。”参见乳子病热条。
出《医学正传》即慢惊风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疠风。见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五方。吴茱萸、白蒺藜各一两,芜荑仁、轻粉各半两,赤小豆四十九粒,石硫黄少许。为细末,每次半钱匕,油调于手心,摩热后遍揩周身有疥处。治疥疮。
五脏精气内虚,为邪气所兼并而出现的精神症状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精气并于心则喜,并于肺则悲,并于肝则忧,并于脾则畏,并于肾则恐,是谓五并,虚而相并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