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第七胸椎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七椎下间主肾热。”
指虚劳病九种危重证候。即手足色青,四肢久肿,脉枯齿干,声音散漫,鼻孔虚张,唇寒宣露,唇肿齿焦,手循衣缝,汗出不流,舌卷卵缩。供参。
【介绍】:见郭照乾条。
病证名。为小儿惊风后,瞳人不正,斜于左右。属惊风后,肝经失养所致。治宜养血益肝,用人参、阿胶煎水温服(《仁斋直指方》)。
指肾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肾者作强之官,伎巧出焉。”张志聪注:“肾藏志,志立则强于作用,能作用于内,则伎巧施于外矣。”马莳注:“惟肾为能作强,而男女构精,人物化生,伎巧从是而出。”故肾气盛则精神健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肝脏气机不和,出现上逆或横逆等证候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一:“肝气逆则面青多怒。”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胁痛吐血者,肝气逆也,化肝煎。”又卷三:“怒郁伤肝气逆,解肝煎。”《西溪书屋夜话录》谓肝气逆
【生卒】:1662~1718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缵功,号学舟。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屡考科举不中,于是以医为业。著有《医要》一书,当时没有刊行,后被载入《吴医汇讲》一书中。
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9卷,已佚。
【生卒】:十三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文秀。宿州符离(今安徽宿县)人。居江苏涟水十五年,涟人皆称之为宿州陈令。以擅长医术闻名,精通内、儿等科,尤精于小儿疮疹,诊治多收显效。著有《小儿病源方论》(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