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豨莶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伤寒论》。古人把上厕称为更衣,故更衣指排解大便。
指疾病的内外部位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从内之外者,调其内;从外之内者,治其外。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,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;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,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。”
【介绍】:见吴勉学条。
病证名。多由脾胃虚弱,脾虚不能运化水湿,水湿上泛而致口水流出不止,兼见脘腹胀满,胸闷、困倦乏力。治宜健脾益气,和胃渗湿。方用参苓白术散。
指针刺治疗中,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。一般分补法与泻法两类。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已有记载,如“微旋”、“出针按针”为补,“切而转之”、“摇大其穴”为泻。自元、明以后又有发展,如《金针赋》提
病名。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下。疥疮之继发感染化脓者。证治参见疥疮及脓疥条。
按诊。按足心较足背热,或病人自觉足心热。主阴虚火旺。《医学入门》:“脚掌心热否,热则下虚火动。”
四肢的别称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此四极急而动中,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。”
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野棉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