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大发散

大发散

药材名称大发散

拼音Dà Fā Sàn

英文名Parish's Ironweed

别名豆鼓叶、大红花远志

出处始载于《云南思矛中草药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滇缅斑鸠菊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nonia parishii Hook. F. [V. uolkameriifolia (Wall.) DC. Var. lanata S.Y Hu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鲜用,或洗净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滇缅斑鸠菊 小乔木,稀灌木,高2-3m。茎直立,基部立,基部径1-1.5cm,枝粗壮,圆柱形,被黄褐色或褐色密柔毛。叶厚纸质,互生;叶柄短而宽,长5-10mm,被密绒毛;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,长10-30cm,宽4-9cm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狭楔状,边缘具疏齿,稀近全缘,侧脉7-12对,细脉网状,上面除中脉被绒毛外,被疏柔毛或后多少脱毛,下面被黄褐色或褐色绒毛,两面均腺点;头状花序多数,径5-8mm,约有10个花,在顶端或上部叶腋排列成长达20cm或更长的具叶复圆锥花序;花序梗长2-5mm或近无梗,密被绒毛,基部具卵状披针形小苞片,总苞狭钟状或近圆柱状,宽5-7mm;总苞片紫色,5层,覆瓦状,卵形或长圆形,极不等长,外层短而钝,内层稍尖,长2-7mm,背面被白色长柔毛;花托平,具窝孔;花淡红紫色,花冠管状,长约7mm,具腺,檐部稍扩大,上部具5个线形裂片。瘦果长圆状圆柱形,长2.5mm,具多少明显的肋或无肋,具腺点;冠毛白色,2层,外层极短,内层糙毛状,长6-7mm。花期3-5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60-1680m的山坡灌丛工杂木林林缘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
性味味甘;苦;性平

功能主治祛风清热;养心补虚。主感冒发热;心慌心悸;风湿骨痛;肝炎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0-60g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味甘、苦,性平。有祛风散瘀、益心的功能。用于重感发热、心慌心悸、产后体虚、风湿骨痛、肝炎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麦苗

    药材名称小麦苗拼音Xiǎo Mài Miáo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嫩茎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小麦"条。化学成分麦秆中含一种抗小鼠艾氏癌和肉瘤-1

  • 酸模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酸模叶药材名称酸模叶拼音Suān Mó Yè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蓼科植物酸模的叶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酸模"条。化学成分叶含牡荆素、金丝桃甙、

  • 鸡爪簕

    药材名称鸡爪簕拼音Jī Zhuǎ Lè别名塘角鱼竻、痧麻木、九耳木、凉粉木来源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鸡爪簕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ndia sinensis (Lour.) Schult.采收

  • 电灯花

    药材名称电灯花来源花葱科花葱属植物花葱Polemonium laxiflorum Kitam.[P. liniflorum V. vassil.; P. caeruleum L. ssp. Vulga

  • 芦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芦茎药材名称芦茎拼音Lú Jīnɡ别名苇茎(《千金方》),嫩芦梗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。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。夏、秋采取。化学成分含纤维素38.64~40.

  • 血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血参药材名称血参拼音Xuè Shēn来源菊科蟛蜞菊属植物麻叶蟛蜞菊Wedelia wallichii Less.,以全草入药。秋季采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补血

  • 红粘谷子

    药材名称红粘谷子拼音Hónɡ Zhān Gǔ Zi来源药材基源:为苋科植物繁穗苋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aranthus paniculatus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,日晒,

  • 四轮草

    药材名称四轮草拼音Sì Lún Cǎo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湿生冷水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lea aquarum Dunn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鲜用或晒干。原形态草本,高15-

  • 瑞连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瑞连草药材名称瑞连草别名钻形紫菀、白菊花、土柴胡、九龙箭来源菊科瑞连草Aster subulatus Michx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江苏、江西、湖南、云南、贵州。性味苦、酸,凉

  • 鳗鲡鱼血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鳗鲡鱼血药材名称鳗鲡鱼血拼音Mán Lí Yú Xuè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血。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"疮疹入眼生翳,以少许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