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寒郁

猜你喜欢

  • 延陵君炼气法

    气功功法。以“闲气”为主的练功方法。见于《云笈七韱》卷61。其方法:取静室处,散发,宽衣,覆被,正身仰卧,展脚及手于席上,勿握固。待全身安排舒适后,即便调气,候气得所(候气和调),咽之便闭气令闲;又冥

  • 五果为助

    出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。助,佐助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辅助粒食,以养民生”。指枣、李、杏、栗、桃等水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。

  • 发瘕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说》卷五。指误食发丝而成的瘕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如食发成瘕,心腹作痛,咽间如有虫行,欲得油饮,宜香泽油。”其重者,腰痛牵心,发则气绝,心腹膨胀,身体羸瘦,可用雄黄

  • 过膝风

    病名。即鹤膝风之左右膝交替发病者。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:“膝眼风……单膝生者轻,双膝生者重。若左膝方愈,复病右膝,右膝方愈,复病左膝,名过膝风。”证治详鹤膝风条。

  • 痘疹入眼

    病证名。出《银海精微》。又名痘疹眼。指痘症初起,热毒浊邪薰扰清窍,引起目赤泪出,羞明涩痛,眼闭不开,或黑睛生翳,以及痘症后期,正气耗伤,热邪余毒攻眼所致之赤痛生翳,甚至黄液上冲,花翳白陷,蟹睛突起等。

  • 外科正宗

    书名。4卷(又有12卷本,内容相同)。明·陈实功撰。刊于1617年。全书共分157篇。卷1为外科总论,包括痈疽原委、治法、五善、七恶、调理及痈疽图形等15篇;卷2~4论流注、乳痈、肠痈、脏毒、痔疮、鱼

  • 肠垢

    证名。指大便时排出的腐浊垢腻物质。多因湿热邪毒郁滞肠道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:“肠垢者,肠间津汁垢腻也。”便肠垢,可见于热痢。协热利等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痢疾源流》:“其冷热蕴结肠胃间,滑泄垢腻

  • 晏晡

    即黄昏,指戌时。《灵枢·病传》:“冬大晨,夏晏晡。”张景岳注:“晏晡戌时也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
  • 焞(tūn 吞)

    本义形容星光暗弱。焞焞指耳听不聪。参见浑浑焞焞条。

  • 本草品汇精要

    药物学著作。42卷。明太医院刘文泰等集体编撰于1505年。本书是明代官修的一部本草著作。当时没有刊行。1700年清太医院王道纯等又补撰续集10卷。本书主要是在《证类本草》一书基础上改编修补而成。共收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