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昏迷

小儿昏迷

病证名,指小儿突然或逐渐对周围环境意识完全消失,对外界的刺激不起反应的证候。是由于热与痰内闭所致,其病变部位在心包热闭大多由温热病邪内传心包,或由吸受夏令暑邪,“暑气通于心”,最易内闭。痰闭痰迷心窍,其挟湿者多表现为痰浊内闭的证候;挟火者,多表现为痰火薰蒸的证候。热闭宜清热开窍,用牛黄清心丸,或安宫牛黄丸烦躁明显加服紫雪丹,并可针刺少商中冲间使大椎。痰闭宜芳香开窍,用苏合香丸,高热加至宝丹,并可针刺合谷内关尺泽丰隆。内闭外脱,应开闭固脱并进,开闭参照痰闭的治法,固脱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,双方兼治。若脱症已固,元气大虚,用可保立苏汤(《医林改错》:黄芪党参甘草白芍当归白术山萸肉枣仁、枸杞、破故纸、核桃肉)内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豹文刺

    古刺法名。五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豹文刺者,左右前后针之,中脉为故,以取经络之血者,此心之应也。”指于患部前后左右的血脉针刺出血的刺法。以其针时出血,痕若豹纹,故名豹文刺。因心主血脉,故本法应心而

  • 毛脉

    ①秋季脉来时轻虚而浮之象。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:“……其气来,毛而微,此谓不及。”王冰注:“……其脉来,轻虚以浮,故曰毛。”②皮毛与血脉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毛脉合精,行气于府。”

  • 裘吉生

    【介绍】:见裘庆元条。

  • 阳盛阴伤

    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,阳热过盛的病证,往往耗伤阴津。如气分热盛,治宜甘寒生津;胃肠热结,治宜急下存阴;营血热盛,治宜清营养阴,或兼凉血解毒。对于阳热过盛的一切病证,谨防阴津的耗损,是一条重要的原则。

  • 神仙钓骨丸

    《疡科选粹》卷七方。朱砂、丁香各一钱,血竭、磁石、龙骨各五钱。为末,黄蜡三钱熔化和丸,朱砂为衣,香油煎,醋调服。治骨鲠。

  • 棋盘菜

    出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菟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白喉正将

    见《白喉忌表抉微》。该书把治白喉的最上品药称为正将。云:“此系大中至正之药,极稳极效。”并进一步分为上层镇药、次层润药、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者。详药将上层镇药、次层润药、中层消药、下层导药各条。

  • 才旺柔增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学家。曾学经于西藏甘丹寺。后改习医学。著有《医学史正道》。

  • 湿

    病因六淫之一。亦称湿气。湿为长夏的主气,故长夏多湿病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因于湿,首如裹。”参见湿气条。

  • 小便数

    证名,出《灵枢·经脉篇》。又称小便频数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