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胸膈有阻塞不适感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《类经·十五别络病刺》:“手少阴之络名通里,在腕后一寸陷中,别走手太阳者也。此经入心下膈,故邪实则支膈,谓膈间若有所支而不畅也。”
书名。4卷。日本·吉益为则撰于1773年。本书集录汉以前38种中国古书中有关论医的内容,并加以评述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。即猪肾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即高风雀目内障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足少阴为肾之经,其气通于耳。其经虚,风热乘之,随脉入于耳,与血气相搏,故耳生疮”。或由肝、胆、三焦湿热上冲所致。症见左耳或右耳,或两耳生疮,焮红肿痛,或破流脓水,身发寒
证名。见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。麻,非痛非痒,肌肉内如有虫行,按之不止,搔之愈甚;木,不痛不痒,按之不知,掐之不觉,如木厚之感。由气血俱虚,经脉失于营养;或气血凝滞;或寒湿痰瘀留于脉络所致。治疗总以补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位于背部,以两乳间距离的1/4(即2寸)为边,作等边三角形。将一角顶置于大椎穴上,底边呈水平,下两角是穴;再将此三角角顶放在上一三角底边中点,其下两角也是穴,如
古病名。一作趺蹶。指一种行动障碍的病证。多因太阳经脉受伤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趺蹶,其人但能前不能却,……此太阳经伤也。”《金匮要略浅注》卷八:“得病因跌而致蹶,
【介绍】:见葛洪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细辛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