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脚气因感受风毒所致者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七。《赤水玄珠·脚气门》载风毒脚气,述其症为脚重虚肿,常兼肢节烦疼,心神壅闷等症。治宜祛风发散为主,用紫苏散、大腹子散等方。参见脚气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即四方藤,详该条。
见海上方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缺盆,见该条。
①泛指内脏或阴经所发生的病症,反映病变在里。②辨证上如病者无发热而出现恶寒,为发于阴经的病。(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)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。沙通痧。详痧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汪机条。
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履贯欠详。撰《瘅疟备急方》1卷,佚。
又称下针法。指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。《子午流注针经·流注指微针赋》:“针入贵速,既入徐进。”说明不论何种进针法,在透皮入穴时都应快速,以减轻疼痛。针入以后,当根据补泻手法的需要再区分轻重快慢。临床常用的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连翘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