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鹿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又名金腰带。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.et Zucc.的根。分布长江流域及山东、河南、陕西等地。辛、苦,温,有毒。逐水,消肿,解毒。①治水肿,风湿痛,跌打损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惟周。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精于诊治伤寒,根据南方人体质弱等情况,主张少用麻黄一类损耗之剂,而多用参、芪补益之剂,为当地名医。著有《脉诀》、《医学纲目》,已佚。
审察舌、鼻、目、口唇、耳等苗窍的变化,作为识别内脏病变的参考。如心火炽盛可见舌赤糜烂;邪气壅肺,可见鼻翼煽动;肝胆湿热,可见目睛发黄;脾胃虚寒,可见口唇淡白;肾气亏损,可见耳鸣等。参见五官条。
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方。茵芋叶、铅丹、秦艽、钩藤皮、石膏、杜蘅、防葵各一两,菖蒲、黄芩各一两半,松萝半两,蜣螂十枚,甘草三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小豆大,三岁以下小儿每服五丸,三岁以上每服七丸,五岁以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一:“离为内眦,络通小肠之腑,脏属于心……,心与小肠相为表里,主会通水火,下济上行,品物咸章,曰虚灵廓。”其意指心与小肠具有交通水火,
即宗气外泄。其表现为气喘,虚里部位(心尖搏动处)跳动太过,动而应衣、多伴有痰瘀或心阳不足见证。常见于心功能不全的疾病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胃之大络,名曰虚里,贯膈络肺,出左乳下,……其动应衣,宗气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四方。秦艽一钱半,炒牛蒡子、炒枳壳、炙麻黄、***、黄芩、防风、甘草、玄参、升麻各一钱。水煎服。治癗痒甚。
推拿穴位名。即两鼻孔。出明·周于蕃《推拏仙术》。治小儿作寒作热,鼻流清涕,昏迷不醒,急慢惊风等。《厘正按摩要术·立法·汗泄》:“须用葱姜煎汤,以左手托病者头后,用右手大指面,蘸汤摩洗两鼻孔三十六次,谓
证名。出《灵枢·五禁》。大量出汗之意。有见于外感病发汗之后,汗出表解而渐愈者。有热迫津液外泄,大汗出而里热转甚者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发汗后,大汗出,胃中干,烦躁不得眠,欲得饮水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