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人参之野生者,详人参条。
病证名。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泻蛔之证。小儿素患蛔虫病,因痧毒入胃,胃必热胀,热胀之极,蛔不能存,下入大肠,由大便排出。治以放痧为主,用消毒三棱针刺臂弯、腿弯痧筋,放出紫黑毒血(《痧胀玉衡》)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黄帝针经音义》1卷,佚。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蚌泪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钱瑛条。
即热淫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延海。天台(原属浙江会稽)人。采集众说,收录秘方,辑成《伤科秘旨》一卷(1852年刻)。
病证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四。亦名赤白沥、赤白漏下、妇人下赤白沃等。指阴道流出似血非血、红色夹有白色粘液,连绵不断者,称为赤白带下。多因肝郁化热,脾虚聚湿,湿热下注,伤及冲任,夹杂胞络之血所致。治宜
古代眼科手术方法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金针开内障。详该条。
病名,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小儿疳眼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