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木郁

木郁

五郁之一。指肝胆郁结之证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病见畏寒畏热,头痛颊痛,头晕耳鸣目赤暴痛,脘腹胀满吞酸吐食等。治宜疏达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郁源流》:“木郁风之属,脏应肝,腑应胆,主在筋爪,伤在脾胃,症多呕酸。木喜条,宜用轻扬之药,在表疏其经,在里疏其脏,但使气得通行,均谓之达。”可用达郁汤开郁至神汤或舒木汤等方。参见五郁、郁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果木渴

    渴证之一。《证治要诀》卷八:“有果木渴,因多食果子所致,宜麝香之药。”参见渴条。

  • 谷莠子

    见《植物名汇》。为狗尾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胃气实热

    又名胃实热。①指小儿胃气充盛,感受热邪,邪与气相搏,充斥阳明,则成实热。症见发热而饮水作渴,喜冷饮食。治宜清泻胃热,用泻黄散。②吐泻昏睡不露睛者,胃实热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。③小儿气血旺盛,发热引饮,

  • 臂阳

    臂的外侧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臂骨空在臂阳,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。”

  • 筋疝

    古病名。指阴茎痛痒,挺纵不收,出白如精之症。多因房室劳伤所致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二:“筋疝,其状阴茎肿胀,或溃或脓,或痛而里急筋缩,或茎中痛,痛极则痒,或挺纵不收,或白物如精,随溲而下,久而得于房室劳伤,

  • 腹胀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。一作腹。指腹部胀满不适,或腹部胀大。《诸病源候论·腹胀候》:“腹胀者,由阳气外虚,阴气内积故也。阳气外虚,受风冷邪气,风冷,阴气也。冷积于府藏之间不散,与脾气相壅,虚则胀

  • 涂药

    外治方法。即敷药之俗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陈唐夫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尧叟条。

  • 类搐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幼幼集成》。指伤暑疟痢等,迁延时日,抑遏邪气而致搐者。详搐条。

  • 腹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指脘腹、脐腹、少腹部等疼痛。《症因脉治·腹痛论》:“痛在胃之下,脐之四傍,毛际之上,名曰腹痛。”《东医宝鉴·腹》卷三:“腹痛有六,有寒、有热、有死血、有食积、有痰饮、有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