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则气泄
见炅则气泄条。
见炅则气泄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巴豆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黄帝针经音义》1卷,佚。
病症名。即因外来暴力致使筋错离原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即伤筋。详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翰林医官院,官阶从八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见《天宝本草》。为满江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
肾疳五证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详牙疳条。
寸口脉分三部的名称。桡骨茎突处为关,关之前(腕端)为寸,关之后(肘端)为尺。寸关尺三部的脉搏,分别称寸脉、关脉、尺脉。《脉经》:“从鱼际至高骨,却行一寸,其中名曰寸口,从寸至尺,名曰尺泽,故曰尺寸,寸
气功学专著。元·李道纯撰,门人蔡志颐编。全书6卷。题名“中和”者。乃李道纯居室匾名,取《礼记》“喜乐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谓之和“之义。书中认为,本一而用二,性无命不立,命无性不有。故主张性命兼修
病证名。又名舌黄鹅口、死舌。舌体肿大,板硬如木。元·朱震亨《平治会萃》:“木舌者,舌肿硬不和软也。”见于新生儿舌炎。《婴童百问》:“舌者心之候,脾之脉络于舌也。脏腑壅滞,心脾积热,热气上冲,故令舌肿,
书名。又名《注礼堂医学举要》。4卷。清·戴绪安辑于1886年。卷1脉学;卷2五运六气;卷3汤头歌;卷4校补药性。其中以脉学叙述较详,运气主病和用药颇多机械推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