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白带草

白带草

药材名称白带草

拼音Bái Dài Cǎo

别名雀儿菜、野养菜、米花香荠菜

出处本品系地方性草药,其原植物碎米荠之名始见于《野菜谱》,云:"碎米荠,如布谷,想为民饥天雨粟,官仓一日一开放,造物生生无尽藏,救饥,三月采,止可作齑。"在清代《植物名实图考》中有"蔊菜"一条,但其所绘之图并非蔊菜,而是碎米荠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碎米荠及弯曲碎米荠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ardamine hirsuta L.2.Cardamine flexuosa With.

采收和储藏:2-5月采集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1.碎米荠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15-35cm。无根状茎;根细长,侧根多而细。茎直立或斜升,通常多分枝,少有不分枝,下部有时带淡紫色,密被白色粗毛,上部毛渐少。奇数羽状复叶;基生叶具柄、有小叶2-5对;顶生小叶肾形或肾圆形,长4-10cm,宽5-13mm,边缘有3-7波状浅裂,小叶柄明显;侧生小叶卵圆形或卵形,较顶生叶小,基部两侧稍有歪斜,边缘有2-3圆齿;茎生叶具短柄,有小叶3-6对,生于茎下部的通常与基生叶相似,生于茎上部的顶生小叶,菱状长卵形,长5-20mm,先端3齿裂,无小叶柄,侧生小叶卵形,全缘,基部渐狭,全部小叶两面多少被粗毛。总状花序生于枝端,花小;萼片4,有时带紫色,长椭圆形,边缘膜质,外面有疏毛;花瓣4,白色,倒卵形,长3-5mm,基部渐狭;雄蕊6,4长2短,长雄蕊长2.5-3mm,短雄蕊长2-2.5mm,花丝稍扩大;雌蕊1,子房柱状,花柱极短,柱头扁球形。长角果线形而稍扁,长达30mm,无毛。种子椭圆形,棕色,表面具疣点。花期2-4月,果期3-5月。

2.弯曲碎米荠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达30cm,主根有时不明显而呈须根状。茎由基部分枝,斜升呈铺散状,被疏柔毛,分枝多,表面有细沟棱。奇数羽状复叶;基生叶具柄;有小叶3-7对,顶生小叶卵形、倒卵形,长宽各为2-5mm,先端为3齿裂,基部宽楔形,有小叶柄,侧生小叶卵形,较顶生小叶略小,边缘1-3齿裂,有小叶柄;茎生叶有小叶3-5对,小叶多为卵形或线形,有1-3波状浅裂或全缘,全部小叶近无毛,有时散生柔毛。总状花序生于枝顶,花多数,形小,花梗纤细;萼片4,长椭圆形,边缘白色膜质,外面绿色或带紫色;花瓣4,白色,倒卵状,基部渐狭;雄蕊6,4长2短,长雄蕊长约2.5mm,短雄蕊长约2mm;雌蕊1,子房柱状,花柱短,柱头扁球形。长角果线形而扁,长12-20mm,无毛。种子长圆形而扁,边缘或先端具极狭的翅,黄褐色。花期3-5月,果期4-6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、路旁、荒地和耕地的阴湿处。

2.生于田边、路旁及湿润草地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和长江以南各地。

2.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河南及长江以南各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(1)碎米荠全草扭曲成团。主根细长,侧根须状,淡黄白色。茎多分枝,黄绿色,下部微带淡紫色,密被灰白色粗糙毛。奇数羽状复叶,多皱缩,小叶2-5对,顶生小叶肾圆形,长4-10mm,宽5-12mm,边缘有3-5个波状浅裂,两面均有毛,侧生小叶较小,卵圆形,基部楔形稍不对称,叶缘有2-3圆齿,无柄。长角果线形而扁,长达3cm,每室种子1行。种子椭圆形,长1.2-1.5mm,宽0.6-0.8mm,棕色,有小疣点。气微清香,味微甘。

(2)弯曲碎米荠主根不明显而呈须根状。茎由基部分枝,多且近等长,表面有细沟棱。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3-7对,小叶长卵形,边缘1-3齿裂。长角果长1.2-2cm,宽约1mm。种子长圆形而扁,长约1mm,边缘或先端有极狭的翅,黄褐色。气微清香,味微甘。

性味甘;淡;凉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;安神;止血。主湿热泻痢;热淋;白带;心悸;失眠;虚火牙痛;小儿疳积;吐血;便血;疔疮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原蚕蛾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原蚕蛾药材名称原蚕蛾拼音Yuán Cán é别名晚蚕蛾(《日华子本草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雄性全虫。于夏季,取雄性蚕蛾,以沸水烫死,晒

  • 白萆薢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萆薢药材名称白萆薢拼音Bái Bì Xiè别名刺萆薢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铁叶菝葜Smilax siderophylla Hand.-Mazz.,以根

  • 岩豆根

    药材名称岩豆根拼音Yán Dòu Gēn别名岩豆藤根(《四川中药志》),鸡血藤根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分类草药性》来源为豆科植物香花岩豆藤的根。10~11月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

  • 粉条儿菜

    药材名称粉条儿菜拼音Fěn Tiáo ér Cài别名肺筋草、小肺筋草[四川]、金线吊白米、蛆儿草、蛆芽草来源百合科肺筋草(粉条儿菜)属植物肺筋草Aletris spic

  • 竹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竹蜂药材名称竹蜂拼音Zhú Fēnɡ别名乌蜂、熊蜂、象蜂来源为膜翅目蜜蜂科昆虫竹筒蜂Xylocopa dissimilis (Lep.)的干燥全体。秋冬较易捕捉,当蜂群居

  • 蜘蛛蜕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蜘蛛蜕壳药材名称蜘蛛蜕壳拼音Zhī Zhū Tuì Ké别名蜘蛛壳(《备急方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圆网蛛科动物大腹圆网蛛的蜕壳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蜘蛛&

  • 楮头红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楮头红药材名称楮头红拼音Chǔ Tóu Hónɡ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楮头红的全草。秋季采,鲜用或晒干。原形态直立草本,高10~30厘米。茎脆弱,无毛

  • 葡萄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葡萄药材名称葡萄拼音Pú Tɑo别名索索葡萄、草龙珠、葡萄秧来源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葡萄Vitis vinifera L.,以果、根、藤入药。秋季采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果:甘,

  • 猬菊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猬菊药材名称猬菊来源菊科猬菊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(Trautv.) Kitag. et Kitam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东北、内蒙古、华北、甘

  • 红簕钩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簕钩药材名称红簕钩别名红簕菜、梨叶悬钩子来源蔷薇科红簕钩Rubus pirifolicus Smith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。性味淡、涩,凉。功能主治清肺凉血,解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