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眼伤寒
出清·马之骐《疹科纂要》。即伤寒谷黍,详该条。
出清·马之骐《疹科纂要》。即伤寒谷黍,详该条。
即气少。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仙人杖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十二经及其脉络。《灵枢·本输》:“凡刺之道,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喘症论》。即气虚喘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吴得夫集验方》7卷,已佚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八角茴香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指精气内存,神不妄动,以保持充沛的正气,从而抗拒病邪的伤害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与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的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前后互参
①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洋蓍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内蒙古中草药》。为蓍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学纲目》卷二十一。①又称食劳疳黄、黄胖。详各该条。②为脾积之俗称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三:“脾之积,名曰痞气。在胃脘,覆大如盘,久不已,令人四肢不收,发黄疸,饮食不为肌肤,俗呼为食劳黄也。”详
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四。痢疾的简称。《痢症三字诀》:“古名肠澼,又曰滞下,今名曰痢,以其下利而不爽也。”详痢疾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