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运气术语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商为金音,故上商指阳明燥金司天。
见痘疹真传奇书条。
见《兰台轨范》卷七。即半夏汤第一方,见半夏汤条。
痧证之一。《痧胀玉衡·落弓痧》:“倏忽昏迷不醒,或痰喘不已,眼目上吊,形如小儿落弓之症。此暗痧难识,必须审脉辨症,的是痧毒,看其身体凉热,唇舌润燥如何,然后治之。”宜大黄丸;如痧气未尽,宜救苦丹加银花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九方。麻黄(不去根节)、杏仁(不去皮尖)、荆芥(不去梗)、桔梗(蜜拌炒)各五钱,甘草二钱半。为粗末,每服二钱,水煎,不拘时服。治感受风湿,及形寒饮冷,痰嗽咳逆连声者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见《幼科推拿秘诀》。详双龙摆尾条。
指清冷的饮料。《灵枢·杂病》:“齿痛不忍清饮。”
骨名,即桡、尺骨的统称,参见臂骨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针灸医家。字善同,号宏纲。履贯不详。精于针灸,著《广爱书》十卷,后来由弟子刘瑾重新校正,又增进了刘瑾的针灸治疗经验,编成《神应经》一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