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金匮玉函要略方

猜你喜欢

  • 兔缺

    病名。又名缺唇、兔唇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人有生而唇缺,似兔唇,故谓之兔缺。”多由先天而来,宜手术修复。详兔唇与缺唇条。

  • 刺热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主要是介绍五脏热病的针刺方法,故名。内容详细地论述五脏热病的症状、诊断和预后,并介绍治疗热病的五十九穴及脊椎诸穴。

  • 腰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理例》卷一。即下搭手。见该条。

  • 救荒良方

    方书。又名《疗饥良方》。《济世专门编》六种之一。清代著作。不著撰人。此书汇录许真君济世方、济生大丹、辟谷仙方、道藏救饥方等救荒疗饥方19首。现存《济世专门编》本及其他清刻本。

  • 晚蚕沙

    出《斗门方》。即原蚕沙,详该条。

  • 脏腑各图

    见中西医粹条。

  • 外阴搔痒

    即阴痒。详该条。

  • 内缠喉风

    病名。系指缠喉风以咽喉内红肿疼痛等为其主要症状者。多由脏腑积热,火毒上炎所致。症见咽喉内红肿疼痛,胸闷气紧,甚者红肿疼痛连及胸前,发热恶寒。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恶寒恶痛名阴毒,内外五形气短促,胸前红肿

  • 糯粟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秫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足趺骨

    跗骨的别名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