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大叶云实

大叶云实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叶云实

药材名称大叶云实

拼音Dà Yè Yún Shí

别名铁藤、刺藤

出处《贵州草药》

来源为豆科植物大叶云实枝、果、根。秋季采收。

原形态有刺藤本,茎长2米余;嫩枝微有柔毛;叶轴密生小倒钩刺。2回双数羽状复叶,小叶2~3对,小叶片矩圆形,长3.5~6.5厘米,宽2~3厘米,先端圆形或截头形,基部圆形,全缘,下面粉白色;有短柄。荚果近于矩圆形,黑褐色,有网纹,内有种子1颗。

生境分部生于水边丛林中;分布贵州、广西等地。

性味甘辛,温。

功能主治舒筋活络,补虚。

复方①治跌打劳伤:铁藤根、鬼吹哨各五钱。泡酒服。

②治虚弱干瘦:铁藤果或枝五至八分,胡椒五粒。研末,开水吞服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大叶云实

药材名称大叶云实

拼音Dà Yè Yún Shí

英文名Magnifoliolatae,twig or fruit of bigleaf caesalpiniae

别名铁藤

出处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大叶云实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esalpinia magnifoliolata Metcalf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挖出根部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
原形态大叶云实 有刺藤本,茎长2米余。小枝被锈色柔毛。二回羽状复叶有羽片2-3对;叶柄与小叶柄均被短柔毛;小叶4-6枚,革质长圆形,长4-15cm,宽2.5-7cm,两端圆钝或顶端极钝,上面无毛,有光泽,下面有短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或圆锥花序顶生;花黄色,左右对称,花梗长9-10mm,花托凹陷;萼片5,长约5mm,宽约3mm;花瓣5,长约10mm,宽约5mm,具短柄;雄蕊10,分离,2轮排列,花丝长约1cm,下部被短柔毛;子房无毛,花柱长约1cm,柱头平截形。荚果近圆形而扁,长3.5-4cm,宽约3.5cm,背缝线向两侧扩张成龙骨状的狭翅,果瓣木质,棕色,表面有粗网脉。种子1颗,近圆形,直径2cm,极扁,棕黑色。花期4-6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500m的山坡灌木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甘辛;温

归经肝;脾经

功能主治活血消肿。主跌打损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万年柏

    药材名称万年柏别名虎尾蕨、深裂铁角蕨、地柏枝、洞里仙来源为蕨类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虎尾铁角蕨Asplenium incisum Thunb.,以全草入药。夏、秋采集,洗净,晒干。性味苦、甘,凉。功能主

  • 猪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猪胆药材名称猪胆拼音Zhū Dǎn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胆或胆汁,取得后,挂起晾干,或在半干时稍稍压扁,再干燥之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猪肉"条。化学成分胆汁中

  • 杉寄生

    药材名称杉寄生拼音Shān Jì Shēnɡ别名枫木寄生、龙眼寄生、发冷果寄生、沙梨寄生、柿树寄生、菠萝树寄生、白蜡树寄生、八角鞘花寄生、寄生包来源药材基源:为桑寄生科植物鞘花的茎枝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

  • 葱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葱须药材名称葱须拼音Cōnɡ Xū别名葱根(《别录》)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须根。性味《食疗本草》:"平。"功能主治治风寒头痛,喉疮,冻伤。①《别录》

  • 毛青杠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毛青杠药材名称毛青杠拼音Máo Qīnɡ Gànɡ别名斩龙剑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小紫金牛(《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》),红刺毛藤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。出处《贵州民间

  • 黑面叶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黑面叶药材名称黑面叶拼音Hēi Miàn Yè别名黑面神、鬼划符、暗鬼木、青凡木、铁甲将军、夜兰茶、锅盖仔、四眼草、乌漆臼、青漆、山树兰来源大戟科山漆茎属植物黑

  • 大树三台

    药材名称大树三台来源大戟科三台树属植物三台树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.,以树皮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碎晒干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消炎解表,利湿解毒,通便。

  • 螃蟹七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螃蟹七药材名称螃蟹七别名少穗鹿药、少穗花、铁拐子[西藏]来源百合科鹿药属植物管花鹿药Smilacina henryi (Baker) Wang et Tang,以根状茎和根入药。秋

  • 挂金灯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挂金灯药材名称挂金灯拼音Guà Jīn Dēnɡ别名酸浆实(《本经》),天泡草铃儿(《卫生杂兴》),金灯笼、天灯笼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,灯笼果(《铁岭县志》),天泡果(《贵州

  • 地肤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地肤苗药材名称地肤苗拼音Dì Fū Miáo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嫩茎叶。性味苦,寒。①《本草图经》:"叶:苦,寒,无毒。"②《救荒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