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大苞芹

大苞芹

药材名称大苞芹

拼音Dà Bāo Qín

别名大天胡荽、双叉草、山荷叶

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马蹄芹的带根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ckinsia hydrocotyloides Franch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20-45cm。根茎短,须根细长。茎无节,光滑。基生叶具长柄,叶柄长8-25cm,无毛,基部有鞘;叶片圆形或肾形,长2-5cm,宽5-11cm,先端稍凹入,基部深心形,边缘有圆锯齿,齿的顶端常微凹,两面无毛或在脉上被短的粗伏毛;掌状脉7-11,中部以上分歧。总苞片2,叶状,无柄,对生;花序梗3-6,生于叶状苞片之间,不等长,通常两侧的较短;伞形花序,花柄幼时软弱,果熟时粗壮,花柄基部有阔线形或披针形小总苞片;花瓣白色或草绿色,卵形;雄蕊5,花丝短于花瓣;花柱短,向外反曲。果实背腹扁压,近四棱形,背面有主棱5条,边缘扩展呈翅状。花果期4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分布于西南及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
性味味辛;苦;性凉

功能主治祛风清热;燥湿止痒。主感冒;头痛;麻疹;斑疹;显疹;皮肤瘙痒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研末撒;或煎汤洗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背酸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背酸藤药材名称红背酸藤拼音Hónɡ Bèi Suān Ténɡ别名头林沁(《广州植物志》),酸藤木(《陆川本草》),黑风藤、风莓、酸藤(《广西中药志》)

  • 黄花地桃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花地桃花药材名称黄花地桃花拼音Huánɡ Huā Dì Táo Huā别名黄花虱麻头(《中医方药学》),缡头婆、密马专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出处《中

  • 大山豆

    药材名称大山豆别名野黄豆、顺气药来源豆科大山豆Clitoria mariana L.,以根、叶、花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补肾,止血,舒筋。主治感冒,肾虚头晕,白带,产后腹痛,水肿,肠

  • 稻槎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稻槎菜药材名称稻槎菜来源菊科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东部沿海及中南各省区,西至四川等省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凉血,消痈解

  • 小叶桑根

    药材名称小叶桑根拼音Xiǎo Yè Sānɡ Gēn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桑科植物鸡桑的根或根皮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小叶桑"条。性味《贵州草药》:"辛甘,寒。&

  • 黑大豆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大豆花药材名称黑大豆花拼音Hēi Dà Dòu Huā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花。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"治目盲翳膜。"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  • 短叶锦鸡儿

    药材名称短叶锦鸡儿别名猫儿刺来源豆科短叶锦鸡儿Caragana brevifolia Komar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。性味辛、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热散肿,生肌止痛。主治痈疽,疮疖,肿痛

  • 菱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菱壳药材名称菱壳拼音Línɡ Ké别名菱皮(《滇南本草》),乌菱壳(《纲目》),风菱角(《医宗汇编》)。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皮。功能主治

  • 蓝萼香茶菜

    药材名称蓝萼香茶菜拼音Lán è Xiānɡ Chá Cài别名香茶菜、山苏子、回菜花、倒根野苏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

  • 牛西西叶

    药材名称牛西西叶拼音Niú Xī Xī Yè别名酸模叶、金不换叶、羊铁叶来源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巴天酸模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mex patientia L.采收和储藏:植物生长茂盛时采收,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