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杜父鱼

杜父鱼

药材名称杜父鱼

拼音Dù Fù Yú

英文名Artedius;Cottus;Sculpin

别名四鲶鲈、渡父鱼、舩矴鱼、伏念鱼

出处始载于《临海志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杜父鱼科动物松江鲈的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ttus pollux Gunther.

采收和储藏:常年均可捕捞,捕后,除去内脏,鲜用。

原形态松江鲈,体前部平扁,渐后近圆筒形。一般长约12cm。头大,宽而扁吻长略钝,眼稍小,侧上位,中凹平,两缘高凸,形成眼上棱。顶枕部两侧各有一顶枕棱,其外侧各有一眼后棱,眼下方各有一眼下棱,各棱均无棘。口宽大,上颌较长,上下颌、犁及腭骨均有绒毛状牙群,左右犁骨牙群连成半月形。前鳃盖骨有4棘,上棘较大。体无鳞而有很多小突起。侧线中位,平直,侧线孔约37个。背鳍Ⅷ-10-12,基部微连,鳍棘细弱。臀鳍17-18,与第2背鳍相对。胸鳍长圆形,较宽大,可达第2背鳍。腹鳍位于胸鳍基前缘后下方。尾鳍后缘略圆凸。体黄褐色,体侧具褐色横纹5-6条。眼周有暗褐色辐状纹。背鳍棘前部具一黑色大斑。鳃盖膜及臀鳍基部呈橘红色。各鳍淡黄均具黑色小斑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为近海底栖小型鱼类,肉食性。春季产卵,于5-6朋幼鱼进入淡水生长育肥。冬季游向河口及近海。

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渤海、黄海和东海。

性味味甘;性温

归经脾;胃经

功能主治健脾益气。主脾虚食少;胃脘疼痛;形瘦乏力;大便溏泄;小儿疳积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0-60g。

各家论述1.《本草纲目》:主治小儿差颓。用此鱼掰开,口咬之,七下即消。

2.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:性质甘温,无毒。主治补脾胃,壮阳道、治噎膈。消水肿,疗疥疮,治小儿阴核大小、掰开口咬七下即消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倒钩刺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倒钩刺药材名称倒钩刺拼音Dǎo Gōu Cì别名小乌泡、小倒钩刺、刺黄连、刺茶、散血草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三叶悬钩子的全株。夏、秋采收。晒干。原形态直立小灌木,

  • 秧青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秧青药材名称秧青拼音Yānɡ Qīnɡ别名虹香藤来源豆科黄檀属植物云贵黄檀Dalbergia yunnanensis Franch.,以根入药。四季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辛、淡,温

  • 山道年蒿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道年蒿药材名称山道年蒿拼音Shān Dào Nián Hāo别名蛔蒿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。出处《中国药植图鉴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山道年蒿的花序和叶。一般在8~9月花蕾

  • 小一把抓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一把抓药材名称小一把抓来源蕨类中国蕨科小一把抓Aleuritopteris hopeana (C. Chr.) Ching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健脾胃,

  • 百尾笋

    药材名称百尾笋拼音Bǎi Wěi Sǔn别名石竹根(《草木便方》),竹林梢、万花梢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黄牛尾巴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竹林霄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万

  • 韶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韶子药材名称韶子拼音Sháo Zǐ别名山韶子(《桂海虞衡志》),毛荔枝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毛召(《陆川本草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韶子的果实。夏季采收。原形

  • 火炭母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火炭母草药材名称火炭母草拼音Huǒ Tàn Mǔ Cǎo别名火炭毛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乌炭子(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》),运药(《分类草药性》),山荞麦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

  • 绿豆升麻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绿豆升麻药材名称绿豆升麻拼音Lǜ Dòu Shēnɡ Má别名升麻来源毛茛科类叶升麻属植物类叶升麻Actaea asiatica Hara [A. spicat

  • 铁丝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铁丝七药材名称铁丝七拼音Tiě Sī Qī别名铜丝草、铁丝草、猪宗七(《陕西中草药》),乌脚枪(《江西医药》(8):23,1963)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铁线蕨科植物掌叶铁线蕨的全

  • 白朱砂莲

    药材名称白朱砂莲拼音Bái Zhū Shā Lián别名朱砂莲、一点血、躲蛇生、毒蛇药、避蛇生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兜铃科植物背蛇生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tolochia tuberos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