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猕猴骨

猕猴骨

药材名称猕猴骨

拼音Mí Hóu Gǔ

别名猴骨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申骨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出处证类本草

来源为猴科动物猕猴骨胳。全年均可捕捉。杀死后,剥去皮毛(四肢不去皮毛),除去内脏,剔除骨上筋肉,将骨胳挂通风处晾干。

原形态猕猴(陆玑《诗疏》),又名:狙(《庄子》),沐猴(《史记》),王孙(《柳河东集》),期狲(《圣惠方》),马留(《倦游杂录》),黄猴。

体长约45~51厘米,尾长约18~20厘米。颜面和两耳多呈肉色。臀胝明显,多红色,雌者色更红。两颊有颊囊。四肢粗短,手足均具5指(趾),指端有扁平的指甲。毛色随地区、年龄而异,一般为深棕色,背面上半部灰棕,至臀部逐渐变为深棕色。肩及前肢略灰,胸腹部淡灰色。

栖于山林。白昼活动觅食,晚间息于岩壁或树上。群居性,行动敏捷,善攀缘、跳跃,会泅水。食物主要为野菜、野果及竹笋、昆虫等,亦盗食玉米甘蔗等作物。

生境分部分布西南、华南、长江流域、河南、山西、河北、陕西、青海等地。

性状商品分四肢骨与全身骨二种:

①四肢骨

前肢肱骨长约13厘米,粗约1.3厘米,桡骨、尺骨的大小几乎相等,长约14厘米,粗0.8~1厘米。后肢股骨长约17厘米,粗约1.5厘米,微弯;腓骨、胫骨长约15厘米,胫骨粗约1.2厘米,腓骨细瘦。前后肢掌部及爪均带有皮毛,皮呈黄棕色,干枯,毛色与生者相似。骨质轻,外表不甚洁白。断面骨膘不大厚实,亦呈浸白色,骨髓多已干枯。

②全身骨

包括头骨、脊骨、肋骨、尾骨等。头骨与人头骨很相似。脊椎骨粗大,共28节。肋骨13对,细瘦而弯曲。尾骨渐细小,共15节。商品常因加工而损失,残缺不全。以上二种药材均以无筋肉附着、无霉坏、臭味、虫蛀者为佳。

产四川、贵州、浙江、湖北等地。

炮制酥炙或打碎。

性味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酸,无毒。"

归经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入心、肝二经。"

功能主治祛风湿,通经络。治风寒湿痹,四肢麻木,关节疼痛。

①《证类本草》:"头骨,主瘴疟。"

②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浸酒,治风湿麻木,关节疼痛。"

③《浙江中药手册》:"强筋骨,通经络。治跌打损伤。"
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祛风除湿,镇惊截疟。治风寒湿痹,四肢麻木,小儿惊痫及摩疟发热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钱,浸酒或入丸、散。

复方治疟疾进退不定:猢狲头骨一枚(烧灰)。细研为散。空腹以温酒调一钱服,临发时再服。(《圣惠方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岩檀香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岩檀香药材名称岩檀香拼音Yán Tán Xiānɡ别名山檀香、土地瓜、山梨儿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苍山越橘Vaccinium delavayi Franch.

  • 观音苋根

    药材名称观音苋根拼音Guān Yīn Xiàn Gēn出处《重庆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观音苋的根。性味《重庆草药》:"味淡,性温,无毒。"功能主治行气活血。治产后停瘀腹痛,

  • 云香草

    药材名称云香草拼音Yún Xiānɡ Cǎo别名芸香草、臭草、石灰草、山茅草、诸葛草来源为乔木科香茅属植物云香草Cymbopogon distans (Nees)A. Camus的全草。宜9

  • 广香藤

    药材名称广香藤拼音Guǎnɡ Xiānɡ Ténɡ别名降香藤、钻山风、铁牛钻石、香藤、黑风藤、小香藤、香藤风、铁钻、笼藤、山龙眼藤、飞扬藤、古风子、藤龙眼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载:"广香藤产于南安,绿叶

  • 石岩鸡

    药材名称石岩鸡拼音Shí Yán Jī别名骨碎补、山知母来源药材基源:为骨碎补科植物中国骨碎补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avallia sinensis(Christ)Ching[D.solida

  • 漆大姑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漆大姑根药材名称漆大姑根拼音Qī Dà Gū Gēn出处《广州常用草药集》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的根。功能主治《广州常用草药集》:"治疴呕痧症,炒熟煎茶可治红白

  • 橙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橙叶药材名称橙叶拼音Chénɡ Yè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叶片。化学成分橙叶含挥发油0.2~0.3%,其中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、柠檬醛和柠檬烯等。功

  • 牛含水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含水药材名称牛含水拼音Niú Hán Shuǐ别名野胡麻、倒打草、刺儿草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,多德草、紫花草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甘肃卫生通讯》8:

  • 桑叶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桑叶露药材名称桑叶露拼音Sānɡ Yè Lù别名上清(《石药尔雅》)。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桑科植物桑叶的蒸馏液。功能主治《金氏药帖》:"治目疾红筋,去风

  • 毛黄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毛黄连药材名称毛黄连拼音Máo Huánɡ Lián别名毛连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蜀侧金盏花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洗净,阴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