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玉柏

玉柏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玉柏

药材名称玉柏

拼音Yù Bǎi

别名伸筋草[甘肃]

来源蕨类石松科玉柏Lycopodium obscurum L.,以全草入药。

生境分部东北、甘肃和长江中上游。

性味辛,微温。

功能主治祛风通络。主治风湿疼痛,肢体麻木,跌打扭伤及鸡爪风等症。

用法用量5钱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玉柏

药材名称玉柏

拼音Yù Bǎi

别名玉遂(《别录》),千年柏、万年松(《纲目》)。

出处《别录》

来源为石松科植物玉柏全草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地下茎细弱,蔓生。地上茎直立,高20~40厘米,上部分枝繁密,多回扇状分叉,小枝的叶通常6列,钻状披针形,先端锐尖,全缘,长2~4毫米,革质。抱子囊穗圆柱形,长5~8厘米,单生于末回分枝的顶端,黄褐色;孢子叶阔卵圆形,先端锐尖,具短柄,边缘略具不规则粗齿;孢子囊圆肾形,淡黄褐色,生于孢子叶腋;孢子四面体球形。

生境分部生于林下山坡。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
性味《别录》:"酸,温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①《别录》:"益气,止渴。"

②《本草拾遗》:"取根茎浸酒,去风血,除风瘙,宜老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5钱;或浸酒。

备注本品在四川、浙江、江西等地与同属植物石松的全草均称伸筋草,并同等使用。参见"伸筋草"条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玉柏

药材名称玉柏

拼音Yù Bǎi

英文名Tree Clubmoss, Herb of Tree Clubmoss, all-grass of Tree clubmoss

别名玉遂、千年柏、万年松、铬尾舒筋草伸筋草舒筋草

出处出自1.《名医别录》:玉柏,生石上,如松,高五、六寸,紫花,用茎叶。

2.《纲目》:玉柏,即石松之小者也,人皆采置盆中养,数年不死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松科植物玉柏石松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ycopodium obscurum L.

采收和储藏:夏秋季采收,晒干。

原形态玉柏,多年生草本。地下茎细弱,蔓生。地上茎直立,高20-40cm,上部分枝繁密,多回扇状分叉,小枝的叶通常6列,钻状披针形,先端锐尖,全缘,长2-4mm,革质。孢子囊穗圆柱形,长5-8cm,单生于末回分枝的顶端,黄褐色;孢子叶阔卵圆形,先端锐尖,具短柄,边缘略具不规则粗齿;孢子囊圆肾形,淡黄褐色,生于孢子叶腋;孢子四面体球形。在四川、浙江、江西等地与同属植物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 L.的全草均称伸筋草,并同等使用。参见“伸筋草”条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3000m的山坡草地、灌木林或竹丛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吉林、辽宁、湖北等地。

化学成分玉柏石松含生物碱:α-玉柏碱(α-obscurine),β-玉柏碱,玉柏宁碱(obscurinine),石松碱(lycopidine),石松定碱(lycodine),棒石松宁碱(clavolonine),二氢石松碱(dihydrolycopodine),O-乙酰基二氢石松碱(O-acetyldihydrolycopodine),扇石松碱(flabelliformine)即棒石松碱(clavatine),β-洛叶碱(β-lofoline),石松叶碱(lycofoline),去-N-甲基-α-玉柏碱(des-N-methyl-α-obscurine),去-N-甲基-β-玉柏碱(des-N-methyl-β-obscurine),尖叶石松醇碱(acrifolinol),羟丙基石松定碱(hydroxypropyllycodine),石松诺亭醇碱(lyconnotinol),玉柏石松醇碱(lobscurinol),表玉柏石松醇碱(epilobscruinol)及乙酰玉柏石松醇碱(acetyllobscruinol)等,并认为Hu TM等所得玉柏宁碱是分离过程中产生的人工矫作物,并非本植物原有成分;萜类化合物:α-芒柄花醇(α-onocerin),21-表千层塔烯二醇(21-episerratenediol),千层塔烯二醇(serratenediol),26-去甲-8-氧代-α-芒柄花醇(26-nor-8-oxo-α-onocerin),26,27-双去甲-8,14-二氧代-α-芒柄花醇(26,27-bisnor-8,14-dioxo-α-onocerin)等;甾体类化合物:3β,7α-二羟-豆甾-5-烯(ikshusterol),3β,7β-二羟-豆甾-5-烯(epiikshusterol),3β,6β-二羟-豆甾-4-烯(3β,6β-dihydroxystigmast-4-ene),3β,5α,6β-三羟豆甾烷(3β,5α,6β-trihydroxystigmastane)。此外,还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,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及它们的葡萄糖甙;蒽醌类化合物:大黄素甲醚(physcion),大黄素(emodin),大黄素甲醚-8-D-葡萄糖甙(physcion-8-D-glucoside)及大黄素-8-D-葡萄糖甙(emodin-8-D-glucoside)。

性味酸;温;无毒

归经肺;肾经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;舒筋通络;活血化瘀。主风湿痹痛;腰腿痛;肢体麻木;跌打扭伤;小儿麻痹症后遗症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;或浸酒。

各家论述1.《别录》:益气,止渴。

2.《本草拾遗》:取根茎浸酒,去风血,除风瘙,宜老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角果木子油

    药材名称角果木子油拼音Jiǎo Guǒ Mù Zǐ Yóu英文名Ceriops tagal(Perr.)C.B Rob.来源药材基源:为红树科植物角果木种子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iops

  • 青杠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青杠碗药材名称青杠碗拼音Qīnɡ Gànɡ Wǎn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栓皮栎的果壳或果实。秋季采收。原形态栓皮栎,又名:软木栎、粗皮栎、白麻栎。落叶乔木,高15~

  • 小黄构

    药材名称小黄构拼音Xiǎo Huánɡ Gòu别名小黄钩、藤构、娃娃皮来源瑞香科小黄构Wikstroemia micrantha Hemsl.,以茎皮、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。性味淡

  • 珊瑚草

    药材名称珊瑚草拼音Shān Hú Cǎo别名缠百合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竹叶吉祥草的花。夏季采收花序,晒干。原形态竹叶吉祥草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攀援状草本,长0.5~1米

  • 泥鳅滑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泥鳅滑液药材名称泥鳅滑液拼音Ní Qiū Huá Yè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鳅科动物泥鳅皮肤中分泌的粘液。功能主治治小便不通,热琳,痈肿。复方①治小便不

  • 疏松卷柏

    药材名称疏松卷柏拼音Shū Sōnɡ Juǎn Bǎi英文名Rarefaction tamariskoid spikemoss herb出处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蕨类植物门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卷柏

  • 山麻根

    药材名称山麻根拼音Shān Má Gēn别名龟叶麻根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悬铃木叶苎麻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hmeria tricuspis (Hance)Makino[B.platyp

  • 西施舌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西施舌药材名称西施舌拼音Xī Shī Shé别名车蛤(《闽部疏》),土匙、沙蛤(《闽中海错疏》)。出处《本草从新》来源为蛤蜊科动物西施舌的肉。在朔、望大潮期间,到海滨采捕。原

  • 鯆鱼

    药材名称鯆鱼拼音Pū Yú别名斑鳐、孔鳐[孔鯆]、赤虹、花尾燕魟、日本燕魟、双斑燕魟、鸢魟、鸢鲼来源鳐目鳐科斑鳐Raja kenojei H. et M.、孔鳐R. porosa Gunth

  • 香蕈

    药材名称香蕈拼音Xiānɡ Xùn别名香信(《本草求原》),香菇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。出处《日用本草》来源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。春、秋、冬季均可收采,采得后除去泥砂杂质,晒干或焙干。原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