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祁州一枝蒿

祁州一枝蒿

药材名称祁州一枝蒿

拼音Qí Zhōu Yì Zhī Hāo

别名蛇舌草、竹叶艾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鱼胆草苦蒿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

出处《祁州药志》

来源为菊科植物小飞蓬全草

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30~120厘米,全体绿色,具脱落性毛。上部多分枝,小枝柔弱。基部叶近匙形,长7~10厘米,宽1~1.5厘米,边缘齿裂或全缘,有缘毛;上部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。头状花序直径约5毫米,具长柄,排列成圆锥花序;总苞半球形,长约4毫米;苞片线形;边缘舌献花白色,极小,雌性;中央管状花黄色,两性,先端5裂。瘦果扁平,略有毛,长约1.5毫米,冠毛长约4毫米。花期秋季。

生境分部生于田野、路旁。分布华北、华东、华南各地。

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0.29%(鲜品),1.14%(干品)。挥发油中含柠檬烯、芳樟醇,乙酸亚油醇酯及6%的醛类;还有母菊酯、去氢母菊酯和矢车菊属烃X。地上部分含枯牧烯及邻-苄基苯甲酸。

药理作用开花季节的叶所含挥发油,能防治儿童对牛乳的过敏性泄泻。还可用于腹泻或内出血。

性味《云南中草药》:"苦,凉。"

功能主治清热,解毒,祛风止痒。治口腔炎,中耳炎,眼结膜炎,风火牙痛,风湿骨痛。

①《祁州药志》:"清凉解热。"
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退热,祛风湿。治骨痛,尿血,铜钱癣。"

③《云南中草药》:"清热,解毒。"

④《湖南药物志》:"杀虫止痒法风。"

用法用量外用:捣敷、捣汁含漱或研末调敷。内服:煎汤0.3~1两。

复方①治中耳炎:鱼胆草鲜叶,捣汁,加鳝鱼血滴耳,每日二次。

②治结膜炎:鱼胆草鲜叶,捣汁滴眼。

③治热性牙痛:鱼胆草鲜全草,捣烂含于牙痛处。

④治口腔炎:鱼胆草叶,加以配伍,水煎服。(选方出《云南中草药》)

⑤治大头风:小飞蓬一两,灯芯五枚,石膏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⑥治肾囊风:小飞蓬二两。煎水洗患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雉子筵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雉子筵根药材名称雉子筵根拼音Zhì Zǐ Yán Gēn出处《中草药通讯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陵菜的根及根茎。全年可采,洗净,晒干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雉

  • 黄皮叶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皮叶药材名称黄皮叶拼音Huánɡ Pí Yè别名油皮、油梅来源芸香科黄皮属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(Lour.) Skeels,以

  • 风箱树

    药材名称风箱树拼音Fēnɡ Xiānɡ Shù别名假杨梅、大叶水杨梅、珠花树、水壳木来源茜草科风箱树属植物风箱树Cephalanthus naucleoides DC.[C. occiden

  • 狗血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狗血药材名称狗血拼音Gǒu Xiě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血。性味①《别录》:"味咸,无毒。"②《药对》:"温。"功能主治治虚劳吐血。疔疮

  • 鹿靥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鹿靥药材名称鹿靥拼音Lù Yè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甲状腺体。功能主治治瘿病。复方治五瘿:鹿靥,以酒渍,炙干,再纳酒中更浸,炙令香,咽汁,味尽更易

  • 鹿耳韭

    药材名称鹿耳韭别名天韭、玉簪叶韭、天蒜来源百合科鹿耳韭Allium funckiaefolium Hand.-Mazz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陕西、湖北、四川。性味辛,温。功能主治散瘀镇痛,祛风止血。

  • 红接骨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接骨草药材名称红接骨草别名耳草长蒴苣苔、矮脚甘松、石上莲来源苦苣苔科红接骨草Didymocarpus hedyotideus Chun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。性味微苦、涩,凉

  • 山蒜

    药材名称山蒜拼音Shān Suàn别名泽蒜(《本草拾遗》),小蒜(《救荒本草》),苦蒜果、野葱果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野葱(《上海植物名录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山蒜的鳞茎。

  • 柃木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柃木药材名称柃木拼音Línɡ Mù别名细叶菜、海岸柃来源山茶科柃木属植物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.,以茎、叶、果入药。夏秋采集,晒干或鲜用。

  • 赤链蛇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赤链蛇药材名称赤链蛇拼音Chì Liàn Shé别名赤链(陶弘景),赤楝蛇、桑根蛇(《纲目》),火赤炼(冻义《动物学》),火练蛇(薜德焴《系统动物学》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