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蛇地钱

蛇地钱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蛇地钱

药材名称蛇地钱

拼音Shé Dì Qián

别名地皮斑

来源苔藓类蛇苔科蛇苔属植物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 (L.)Dumortier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鲜用或阴干研末。

性味辛、微甘,寒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外用治疔疮痈肿,烧烫伤,毒蛇咬伤,外伤骨折。

用法用量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,或晒干研粉用植物油调敷患处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蛇地钱

药材名称蛇地钱

拼音Shé Dì Qián

别名地皮斑、石皮斑、云斑、一团云、小叶蛇地钱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
出处江西《草药手册》

来源为蛇苔科植物蛇苔全株。全年可采。

原形态叶状体宽带状,革质,深绿色,略具光泽,多回二歧分又,长5~10厘米,宽约1~2厘米;下面有肉眼可见的六角形或菱形气室,每室中央有一个单一型的气孔,孔边细胞5~6列。气室内有多数直立的营养丝,顶端细胞呈梨形。腹面两侧各有1列深紫色鳞片。雌雄异株。雄托呈椭圆盘状,紫色,无柄,贴生于叶状体背面。雌托呈圆锥形,褐黄色;有无色透明的长柄,长约3~5厘米,着生于叶状体背面先端;托下面着生5~8个总苞,每苞内具有1个梨形、有短柄的孢蒴。

生境分部多生于溪边林下阴湿碎石和土上。广布于全国各地。

化学成分含淀粉和大量的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。

性味微甘辛,寒。

功能主治解热毒,消肿,止痛,生肌。治痈肿,疔疮,蛇咬伤。

用法用量外用:捣烂,或研末敷。

注意局部不红不热的阴疽,勿用。

复方①治指疔,背痈初起:蛇地钱洗净晒干,研成细末,以适量砂糖和桐油调匀敷患处。

②治无名肿毒,蛇伤:鲜蛇地钱、鲜犁头草、鲜腐婢叶各等分,酌加甜酒,捣极烂,敷患处。

③治烫伤,老疮:蛇地钱焙干,研细末,茶油调涂患处,或加血余炭等分更好。

④治刀伤,骨折:鲜蛇地钱,捣烂外敷。(性味以下出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蛇地钱

药材名称蛇地钱

拼音Shé Dì Qián

英文名liverwort

别名地皮斑、石皮斑、云斑、一团云、小叶蛇地钱、蛇皮苔

出处出自江西《草药手册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蛇苔科植物蛇苔、小蛇苔的叶状体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nocephalum conicum(L.) Dum.[Marchantia conica L.;Fegatella conica Corda.];Conocephalum supradecompositum(Lindb.)Steph.[Sandea supradecomposita Lindb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。

原形态1.蛇苔叶状,体宽带状,革质,深绿色,略具光泽,多回二歧分叉,长5-10cm,宽约1-2cm;下面有肉眼可见的六角形或菱形气室,每室中央有一个单一型的气孔,孔边细胞5-6列。气室内有多数直立的营养丝,顶端细胞呈梨形。腹面两侧各有1列深紫色鳞片。雌雄异株。雄托呈椭圆盘状,紫色,无柄,贴生于叶状体背面。雌托呈圆锥形,褐黄色;有无色透明的长柄,长约3-5cm,着生于叶状体背面先端;托下面着生5-8个总苞,每苞内具有1个梨形、有短柄的孢蒴。

2.小蛇苔叶状体淡绿色,无光泽,较前者小,长2.5-3cm,宽2-3mm,多为二次二歧分叉。背面具六至八角形气室,孔边细胞6-8列。气室内部的营养丝1-3枚,顶端细胞短梨形,不具长尖。腹面绿褐色,有假根,两侧各有1列深紫褐色鳞片。雌雄异株。雌托圆锥形,褐黄色。托下生多数总苞,每苞内有一长梨形的孢蒴;孢子黄褐色,直径60-80μm,有疣,弹丝短,有双螺纹;雄托椭圆盘状,紫色,无柄。秋季雌雄两株先端边缘密生绿色或暗紫色的芽胞体。芽胞体基部有覆瓦状鳞片,芽胞呈不规则扁圆形,两端微有突起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蛇苔多生于溪边林下阴湿碎石和土表。

2.小蛇苔多生于林下或溪边阴湿土上或石表薄土上。

资源分布:1.蛇苔广布于全国各地。2.小蛇苔分布于吉林、辽宁、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(1)蛇苔 叶状体卷缩成团块状,灰褐色。湿润展平后呈宽带状,革质,多回二歧分叉,长5-10cm,宽1-2cm,背面有肉眼可见的菱形或六角形气室,腹面两侧各有1列深紫色鳞片。雌雄异株。雄托呈椭圆盘状,紫色,无柄,贴生于叶状体背面,雌托呈圆锥形,柄长3-5cm,着生于叶状体背面先端。气微,味淡。

(2)小蛇苔 叶状体卷缩成团块状,灰褐色。湿润展平后呈狭带状,多回二歧分叉,长2-3cm,宽2-4mm。革质,背面借扩大镜可见六角形或菱形的气室。腹面中肋处密生假根,两侧各生1列紫褐色鳞片。雌雄异株。雄托呈椭圆盘状,贴生于叶状体背面,无柄;雌托同叶状体先端生出,呈圆锥形,柄长2-3cm。气微,味淡。

化学成分1.蛇苔 含双环大牻牛儿烯-13-醛(bicyclogermacren-13-al),芹菜素-7-O-β-D-葡萄糖醛酸甙(apigenin-7-O-β-D-glucuronide),芹菜素-4'-O-葡萄糖醛酸甙(apigenin-4'-O-glucuronide),木犀草素-3'-O-葡萄糖醛酸甙(luteolin-3'-O-glucuronide),木犀草素-7-O-葡萄糖醛酸甙(luteolin-7-O-glucuronide),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,22-二氢菜子甾醇(22-dihydrobrassicasterol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γ-谷甾醇(sitosterol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,胆甾醇(cholesterol),24-甲基-5,22-胆甾二烯醇(24-methyl-5,22-cholestadienol),24-甲基-5,7,22-胆甾三烯醇(24-methyl-5,7,22-cholestatrienol),右旋龙脑阿魏酸酯(bornyl ferulate),龙脑-2-甲氧基-4-羟基肉桂酸酯(bornyl-2-methoxy-4-hydroxycinnamate),左旋柠檬烯(limonene),左旋香桧烯(sabinene),右旋双环榄香烯(bicycloelemene),右旋β-榄香烯(β-elemene),左旋双环大牻牛儿烯(bicyclogermacrene),半月苔素(lunularin),1-辛烯-3-醇(1-octen-3-ol),1-辛烯-3-醇乙酸酯(1-octen-3-yl-acetate),半月苔酸(lunularic acid),前半月苔酸(prelunularic acid),左旋δ-荜澄茄烯(δ-cadinene),8α-乙酰氧基中美菊素(8α-acetoxyzaluzanin)C、D,郁金香内酯(tulipinolide),中美菊素(zaluzanin)C、D,无羁萜(friedelin),二十四酸(lignoceric acid),止杈酸(abscisic acid),类胡萝卜素类(carotenoid),纤维素(cellulose),糖醛酸(uronic acid)和烷烃类(alkanes),还含有淀粉和大量的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等。

2.小蛇苔 含木香烯内酯(costunolide),二氢木香烯内酯(dehydrocostunolide),橙酮(aurone),金鱼草素-6-O-葡萄糖醛酸甙(aureusidin-6-O-glucuronide),菜油甾醇,豆甾醇,β-谷甾醇。

毒性蛇苔,在体外试验中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。

性味微甘;辛;寒

归经心;脾经

功能主治消肿止痛;清热解毒。主痈肿;肿毒;烧烫伤;毒蛇咬伤;骨折损伤

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研末,麻油调敷;或鲜品捣敷。

注意局部不红不热的阴疽,勿用。

复方1.治指疔 背痈初起:蛇地钱洗净晒干,研成细末,以适量砂糖和桐油调匀敷 患处。

2.治无名肿毒 蛇伤:蛇地钱、鲜犁头草、鲜腐婢叶各等分,酌加甜酒,捣极烂,敷患处 。

3.治烫伤 老疮:蛇地钱焙干,研细末,茶油调涂患处,或加血余炭等分更好。

4.治刀伤 骨折:鲜蛇地钱,捣烂外敷。(性味以下出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
5.治婴儿湿疹 (蛇苔)全草晒干,炒炭研成细粉,植物油调敷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狼膏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狼膏药材名称狼膏拼音Lánɡ Gāo别名狼脂(《本经逢原》),狼油(《黑龙江中药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犬科动物狼的脂肪。功能主治祛风补虚,润肤。治风痹,肺痨,老年咳喘,皮肤

  • 山菅兰

    药材名称山菅兰拼音Shān Jiān Lán别名老鼠砒、山猫儿、山大箭兰、山交剪、桔梗兰、绞剪草来源百合科山菅兰属植物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 (L.)DC.,以根入药。四

  • 鸡血藤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鸡血藤药材名称鸡血藤拼音Jī Xuè Ténɡ英文名CAULIS SPATHOLOBI别名血风、血藤、大血藤、血风藤、三叶鸡血藤、九层风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(大血

  • 苦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苦菜药材名称苦菜拼音Kǔ Cài别名败酱草[东北]、苦叶苗、活血草、苦丁菜、苦麻菜、小苦苣、黄鼠草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 (Thunb

  • 女儿红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女儿红叶药材名称女儿红叶拼音Nǚ ér Hónɡ Yè出处《分类草药性》来源为鼠李科植物云南勾儿茶的叶。功能主治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吐血。&q

  • 泥鳅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泥鳅药材名称泥鳅拼音Ní Qiū别名鱼鳅来源鳅科动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(Cantor)的活体及粘液。四季可捕捉,洗净即可。性味甘,

  • 棱枝槲寄生

    药材名称棱枝槲寄生拼音Lénɡ Zhī Hú Jì Shēnɡ别名枫木寄生、万寿木寄生、柿寄生、樟木寄生、梨寄生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青刚栎寄生(《海南植物志》),桑寄生

  • 鹧鸪脚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鹧鸪脚药材名称鹧鸪脚拼音Zhè Gū Jiǎo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脚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鹧鸪"条。性味甘,温,微毒。功能主治治中耳炎。用法

  • 火殃簕

    药材名称火殃簕拼音Huǒ Yānɡ Lè别名霸王鞭、金刚纂、金刚树、龙骨树、肉麒麟、羊不挨、火旺、火巷、火焰、羊桠、扬丫、洋丫簕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antiquor

  • 小叶杜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小叶杜鹃药材名称小叶杜鹃拼音Xiǎo Yè Dù Juān别名黑香柴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。出处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头花杜鹃的枝叶。全年可采。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