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加减理中汤

加减理中汤

《金鉴》卷五十二:加减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减理中汤

处方人参干姜白术(土炒)、川椒。

功能主治胃寒虫扰作吐,唇色或红或白,胃口时痛时止,频呕清涎者。

用法用量引用乌梅1个,水煎服。

摘录《金鉴》卷五十二

《痘疹一贯》卷二:加减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减理中汤

处方人参白术黄耆甘草木香肉桂茯苓半夏陈皮

功能主治小儿痘疹,吐泻里虚。不能出快。

用法用量生姜,水煎服。

摘录《痘疹一贯》卷二

《鸡峰》卷十二:加减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减理中汤

处方白术1两,人参1两,甘草1两,干姜1两,青皮半两,陈皮半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生养诸气,大益脾胃。主脾胃不和,三焦壅滞,胸膈痞闷,胁肋胀痛,呕吐恶心,口淡无味,呼吸寒冷,心腹暴痛,饮酒过伤,全不思食。

用法用量本方原名“加减理中丸”,与剂型不符,据《普济方》引《十便良方》改。

摘录《鸡峰》卷十二

猜你喜欢

  • 固中丸

    药方名称固中丸处方苍术1两,肉豆蔻(煨)1两。制法上为末,粥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脾久泄。用法用量每服50丸。摘录《医学纲目》卷二十三

  • 川黄连丸

    《仁斋直指》卷十七:川黄连丸药方名称川黄连丸处方川黄连(净)150克 白天花粉麦门冬(去心)各7.5克制法上药研末,以生地黄汁、牛乳汁调和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主消渴。用法用量每服30丸,用粳米饮

  • 牛黄小鸟犀圆

    药方名称牛黄小鸟犀圆处方天麻(去苗)二十两,川乌(炮.去皮.脐)、地榆(去苗.洗.焙)、玄参(洗.焙),各十两。上四味,为细末,以水少许化蜜,同于石锅内,慢火熬搅成稠膏,放冷,次入后药。浮萍草(净洗.

  • 雌黄涂方

    药方名称雌黄涂方处方雌黄(研)1两,戎盐(研)1两。功能主治小儿野火丹。发遍身,斑如梅李状。用法用量上以鸡子白调,涂丹上,日3-5次。以愈为度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八二

  • 回阳固精丸

    药方名称回阳固精丸处方人参黄耆肉桂巴戟锁阳各60克山药故纸 小茴香各120克菟丝240克川芎杜仲各30克附子1个制法上药为末,蜜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治心肾不交,阳痿不举。用法用量每服9克,白汤下。

  • 桃花面

    药方名称桃花面处方新桃叶75克(干者120克捣末)白面250克功能主治治大便燥结不通,腹内胀痛。用法用量上二味,水和匀,薄切,如常食煮熟。空腹时淡食之。至午时腹中鸣,当下恶物。注意服药后三五日内,忌食

  • 蓝根人参散

    药方名称蓝根人参散处方芦蓝根1两,人参半两。制法上细锉。功能主治一切血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,水1大盏,煎至6分,去滓,食后温服。摘录《鸡峰》卷十

  • 葛根猪苓汤

    药方名称葛根猪苓汤处方葛根(用雪水或秋露润透,阴干,锉碎)1两,猪苓(削去黑皮,切作薄片,在流水浸1宿,取出锉片,用升麻叶拌蒸1日,去叶晒干;如无叶,升麻亦可用)5钱,泽泻(锉碎,酒浸1宿,取出晒干)

  • 进退四物汤

    药方名称进退四物汤处方熟地5钱,当归3钱,酒炒白芍1钱5分,川芎1钱。功能主治调经。主用法用量水煎服。血热先期者,加丹参、丹皮、益母草各2钱;血寒后期者,加肉桂5分,牛膝、香附各2钱;先腹痛而经至,小

  • 梧桐濯足汤

    药方名称梧桐濯足汤处方梧桐叶不拘多少功能主治治泄泻不止,服诸药罔效者。用法用量用水2~3升,煎十数沸,将药取出。只浴两足后跟,其泻即止,若浴之近上,大便方闭。摘录《增补内经拾遗方论》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