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防葵丸

防葵丸

《圣惠》卷二十八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1两,柴胡1两(去苗),木香3分,桃仁1两(汤浸,去皮尖双仁,麸炒微黄),鳖甲1两(涂醋炙微黄,去裙襕),桂心半两,川大黄1两(锉碎,微炒),当归半两,京三棱1两(炮,锉),赤芍药半两,槟榔1两,郁李仁1两(汤浸,去皮尖,微炒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虚劳积聚,胁下妨满,腹胀不能食,及腹中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食前以温酒送下。

注意忌苋案、生冷、湿面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二十八

幼幼新书》卷二十二引《婴孺方》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4分,当归4分,旋覆花4分,橘皮4分,诃黎勒皮4分,吴茱萸4分,桂心4分,桔梗4分,杏仁60个(炒),大附子1个(炮),大黄12分,鳖甲6分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老小痃癖,不食,羸瘦。

用法用量本方去桔梗,加枳壳四分,名“当归防葵丸”(见《普济方》)。

摘录幼幼新书》卷二十二引《婴孺方》

圣济总录》卷七十二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3分(锉碎),柴胡3分(去苗)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桂半两(去粗皮),木香半两,鳖甲1两半(去裙襕,醋蘸慢火炙令黄色),槟榔(锉)1两半,桔梗1两(炒),郁李仁1两(汤浸,去皮尖,别研如膏),大黄(锉碎,微炒)1两1分,当归半两(切,焙),京三棱半两(炮,锉),五味子半两。

制法上药除研外,为末,入郁李仁同研匀。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症癖气块,胁肋满,腹胀不能饮食,腹痛。

用法用量方中赤茯苓,原书卷七十三作赤芍药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七十二

《圣惠》卷九十二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1两,牡丹1两,桂心1两,黄柏1两(锉),滑石1两,豉半两(微炒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麻子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阴偏大,卵核坚硬。

用法用量3-4岁儿每服5丸,以粥饮送下,早晨、晚后各1次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九十二

《圣惠》卷八十八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半两,当归半两(锉,微炒),桔梗半两(去芦头),桂心半两,诃黎勒皮半两,附子1分(炮裂,去皮脐),陈橘皮半两(汤浸,去白瓤,焙),川大黄半两(锉碎,微炒),吴茱萸1分(汤浸7遍,焙干,微炒),鳖甲半两(涂醋炙令黄,去裙襕),杏仁20枚(汤浸,去皮尖双仁,麸炒微黄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麻子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痃气,不能下食,肌体瘦。

用法用量每服5丸,以粥饮送下,晚后再服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八

《圣惠》卷八十八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1两,人参半两,诃黎勒皮半两,川大黄3分(锉碎,微炒),桑菌半两,郁李仁半两(汤浸,去皮尖,微炒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麻子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癖气,久不消散。

用法用量每服5丸,以温酒送下,日2次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八

《圣惠》卷八十八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半两,肉豆蔻1分(去壳),木香1分,川大黄1分(锉碎,微炒),鳖甲1两(涂醋炙令黄,去裙襕),京三棱半两(微煨,锉),枳壳1分(麸炒微黄,去瓤),麝香1分(细研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绿豆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食症。

用法用量3岁儿,每服5丸,以粥饮送下,日2-3次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八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半两(末),牛黄半分,巴豆20枚(取霜),滑石半两,腻粉1分,蛇蜕皮1条(烧灰),朱砂1分,麝香半分。

制法上为细末,以糯米饭为丸,如黍米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食痫,心胸痰滞,大小便常多秘涩。

用法用量每服2丸,以粥饮送下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五

《圣惠》卷七十二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1两,没药半两,干漆半两(捣碎,炒令烟出),硇砂半两(细研),水蛭1分(炒令微黄),狗胆1枚(干者),姜黄半两,芫花1分(醋拌,炒令干)。

制法上为末,用糯米饭为丸,如绿豆大。

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通,结为症块,时攻心腹疼痛。

用法用量方中硇砂,《普济方》作硼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七十二

《圣惠》卷四十九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3分,芎?半两,赤茯苓3分,鳖甲1两(涂醋炙令黄,去裙襕),桃仁3分(汤浸,去皮尖双仁,麸炒微黄),枳壳半两(麸炒微黄,去瓤),木香半两,川大黄2两(锉,微炒),当归半两(锉,微炒)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,桂心半两,细辛半两,桔梗半两(去芦头),京三棱3分(微煨,锉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癖气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以粥饮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四十九

方出《外台》卷三十五引刘氏方,名见《普济方》卷三九一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8分,当归8分,枳实8分(炙),厚朴8分(炙),楮实8分,人参8分,黄耆8分,茯神8分,白术8分,诃黎勒皮8分,郁李仁6分(去皮),柴胡6分,***仁6分,芍药6分,橘皮6分,防风6分,紫菀6分(洗去土),薏苡仁6分,鳖甲12分(炙),三棱根12分,桂心7分,仙鼠2枚(如无,以粪2合代),大附子2枚(炮),干姜(末)2分,甘草10分(炙),干地黄10分,大黄10分,五味子4分,槟榔4颗,牛膝2分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冷癖痃癖气,不下食,羸瘦,时时肋下痛。

用法用量大小增减,以意量之,须饮服之,良。

摘录方出《外台》卷三十五引刘氏方,名见《普济方》卷三九一

《圣惠》卷四十八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半两,芫花半两(醋拌,炒令干)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,鳖甲1两(涂醋炙令黄,去裙襕),硼砂1两(不夹石者,细研入)。

制法上为细末。研人硼砂令匀,以米醋1升,煎令稠,下诺药末,慢火熬,入少蒸饼,和溶可丸,即丸如绿豆大。

功能主治积聚气成块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丸,空心温酒送下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四十八

《圣惠》卷三十一:防葵丸

药方名称防葵丸

处方防葵1两,鳖甲2两(涂醋炙令黄,去裙襕)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,川大黄1两半(锉碎,微炒),京三棱1两(炮,锉),桃仁1两(汤浸,去皮尖双仁,麸炒微黄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骨蒸痃癖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食前煎橘皮汤送下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三十一

猜你喜欢

  • 救急丹

    药方名称救急丹处方藿香10两,苍术10两,公丁香2两,沉香2两,五倍子4两,山慈姑4两,千金子霜4两,红芽大戟4两,木香4两。制法上为细末,兑入雄黄、朱砂(上衣用)各2两,麝香、冰片各3钱(均为末),

  • 香地膏

    药方名称香地膏处方生地黄(研如泥成膏)木香(细末)功能主治治打扑伤损,及一切痈肿未破。用法用量上以地黄膏随肿处大小摊于纸上,掺木香末一层,又再摊地黄膏,贴肿上。不过三五次即愈。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,

  • 苍龟丸

    药方名称苍龟丸处方苍术2两半,龟版2两半,白芍2两半,黄柏5钱(一方加黄芩5钱)。制法上为末,粥为丸。功能主治痢后脚弱渐小。痢后风,痢后脚弱渐不能行步。用法用量四物汤加陈皮、甘草煎汤送下。摘录《医学入

  • 风六合汤

    《元戎》:风六合汤药方名称风六合汤别名六合汤处方四物汤加秦艽、羌活。功能主治风虚眩晕,血虚眩晕,及死血眩晕。用法用量六合汤(《增补内经拾遗》卷三)。《增补内经拾遗》本方用法:水二钟,煎八分,食后温服。

  • 风湿汤

    《医方类聚》卷九十八引《施园端效方》:风湿汤药方名称风湿汤处方附子(炮,去皮)白术甘草当归(焙)防风桂枝薏仁各30克乳香没药茯苓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主治风寒湿痹,脚气筋挛,着床不能行步。用法

  • 益肾健脾汤

    药方名称益肾健脾汤处方黄芪12克,党参9克,炒白术9克,炒山药9克,甘草4克,茯苓9克,石苇9克,野山楂9克,丹参9克,制萸肉9克。功能主治益肾健脾,化湿消肿。主肾气亏虚,水湿泛滥,脾运失职。用法用量

  • 清胃散

    《脾胃论》卷下:清胃散药方名称清胃散处方生地黄当归身各0.9克牡丹皮1.5克黄连1.8克(如质次,更加O.6克。夏月倍之)升麻3克功能主治清胃凉血。治胃中积热,上下牙痛不可忍,牵引头部,满面发热,其齿

  • 安荣散

    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:安荣散药方名称安荣散处方麦门冬(去心)通草滑石各6克当归(去芦,酒浸)灯心甘草(炙)各15克人参细辛(洗)各3克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妇人妊娠,平素酒色过度,伤其血气,水脏闭涩,遂

  • 丹参汤

    《外台》卷二十三引《延年秘录》:丹参汤药方名称丹参汤处方蒴藋2两,丹参2两,甘草(炙)1两,秦艽1两,独活1两,乌头(炮)1两,牛膝1两,踯躅花半两,蜀椒半两(汗)。制法上切。功能主治恶肉核瘰疬,诸风

  • 沉香万应丸

    药方名称沉香万应丸处方沉香(另研)、没药(细研)、茯苓(去粗皮)、川芎、当归(去芦)、官桂(去皮)、白术、白芷、白薇、玄胡索、牡丹皮、赤石脂、藁本(去芦头)、赤芍药。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钱10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