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元和姓纂

元和姓纂

十八卷。唐林宝(生卒年不详)撰。林宝济南人,曾做过朝议郎、太常博士、国子博士。两《唐书》无传,生平亦不详。《艺文志》和一些古籍都称《元和姓纂》为林宝所撰。唯《唐会要》称王涯所撰,可能是因王涯曾为此书作序而误为书的作者。郑樵《通志》又称李林宝撰。可能是由于林宝奉宰相李吉甫之命编撰此书,当时把两个人的名字并写,后传抄之误,漏字,错写为李林宝撰。林宝受命,历经二十年,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方编撰成书,故称《元和姓纂》。林宝撰此书,得姓受氏之初,多征引于《风俗通》、《族姓记》、《三辅决录》、以及《百家谱》、《英贤传》、《姓源韵谱》、《姓苑》等书。这些书现在多已失传,但由于林宝的引用,因此而保留了这些书的痕迹。后来郑樵编撰《氏族略》,也多根据此书,并称赞这部书的广博,但其中也有明显的错误之处。由于当时人们都崇尚门第,相互附会攀援之风很盛,所以各自的谱牒所陈即有错误。例如:白居易集自叙家世,以白乙丙为祖,而云出自白公胜。颠倒了时代,这样的错误是很明显的,其他也就可想而知了。《元和姓纂》有关唐人的世系较为详尽。书传至宋代已多散佚,所以无法见到善本。《永乐大典》所载,也都割裂其文,分载于太祖御制千家姓下。所幸原书序还在,可以考见出原书的体例为:先列皇族李姓,然后,依唐韵,以声类集。每韵之内以大姓居首,依次排列。二百零六部次。又以宋邓名世《古今姓氏辨证》所引的各条,补充其缺佚。今本为清人孙星衍、洪莹从《永乐大典》辑出。近人罗振玉有校勘记二卷,佚文一卷。今人岑仲勉有《元和姓纂四校记》,考证精详,都可用以参考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圣学心法

    明朱棣(1360-1424)撰。朱棣,明代皇帝,1402-1424年在位,年号永乐,庙号成祖。棣为太祖朱元璋第四子,初封燕王,镇守北平(今北京)。建文元年(1399)起兵,自称“靖难”,四年破京师,夺

  • 山水诀

    一卷。旧本题为唐李成撰。据《宋史·李觉传》载,李成(919-967?),字咸熙,系唐之宗室后代。五代动乱时,其祖父等出于长安,流寓四方,辗转于青州等地,到李成出生已定居营丘(今山东临淄),故世称之李营

  • 仪礼礼服通释

    六卷。清凌曙(1775-1829)撰。凌曙字晓楼,一字子升,江苏江都(今江苏省中部)人。监生,博览载籍,兼工文词,治经传不为俗学。初为香作佣役,后师事沈钦韩、刘逢禄等,旋充塾师,后入京为阮元校辑《经郛

  • 皇清经解续编

    一千四百三十卷。清王先谦(1842-1918)编刊。先谦字益吾,号葵园,湖南长沙人,同治四年进士,历任编修、侍讲、侍读、国子监祭酒、江苏学政等官。所著有《东华续录》、《荀子集解》、《汉书补注》、《庄子

  • 方斋补庄

    清方正瑗(生卒年不详)撰。正瑗字引除,号方斋,桐城(今属安徽省)人,康熙五十九年(1720)举人,官至陕西潼商道。著有《方斋小言》、《关西讲堂客问》。“补庄”即为补正《庄子》之意。正瑗认为《庄子》一书

  • 续方言

    ① 二卷。清杭世骏撰。杭世骏(1696-1773)字大宗,别字堇甫,浙江仁和(今浙江余杭县)人。乾隆元年(1736年)召试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编修。后罢归,杜门著书。自号秦亭老民。晚年主讲粤秀、安定等书

  • 四书图表就正

    一卷。清赵敬襄撰。敬襄字竹冈,江西奉新(今江西奉新)人。官至吏部主事,曾主讲广东端溪书院。是书即在书院时刊行,有十图三表,分别为辰居星共图、日月系天图、井地图、千乘图、军旅图、春秋列国舆图、性习相近远

  • 广德州志

    ①十卷。明朱麟修,黄绍文续纂。朱麟,字芝山,江西庐陵人,嘉靖十五年(1536)来任广德州知州。先是嘉靖五年(1526),安成邹守益来守广德,尝有志于州志之纂修,稽群籍,访故老,辑录成图、表、志、传四门

  • 校定皇象本急就章

    一卷。清钮树玉(1760-1827)撰。树玉字蓝田,号匪石山人,江苏吴县人。其生平著述,详见《说文新附考》。嘉庆十六年(1811)树玉发现元赵孟頫的正楷写本和明仲温的摹宋石本,皆出于皇象本,以之参校而

  • 金陵古金石考

    一卷。明顾起元撰。顾起元,字太初,江宁(今属江苏省)人。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进士,官至吏部左侍郎,兼翰林院侍读学士,谥文庄。该书著录顾于金陵(今南京)所得古金石,按年代次序编撰,每器、石各记录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