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三方。前胡、甘草、半夏、芍药各二两,黄芩、当归、人参、桂心各一两,生姜三两,大枣三十枚,竹叶一升。为粗末,水煎,分四次服。治胸中逆气,心痛彻背,少气不食。②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
病名。《梅氏验方新编》第一集:“舌蕈,生舌上,出血不止,即不救。”即舌癌。见舌岩条。
病名。《女科秘旨》卷四:“面肿色赤,口苦咽干,日晡寒热,日渐羸瘦,胎气不见升动,用银柴胡、胡黄连各一钱,煎服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喘》。指寒邪伏肺的气喘。多由邪伏肺中,关窍不通,肺气壅塞所致。症见上气喘逆,呼吸不利,咽喉如塞,如欲呕吐,有时可见身热,脉六部俱伏等。治宜发散为主。如麻黄散、射干麻黄汤、五虎汤等
【生卒】:约1758~1836【介绍】:清代著名医家。字鞠通。江苏淮阴人。温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。其于医学上溯《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,下受吴又可,特别是叶天士著述的影响和启发,以医术闻名于当时。十八世
书名。又名《外科全生集》。1卷。清·王维德撰。刊于1740年。本书分6部分,即①论证,总述痈疽的诊治要点;②治法,按人体上、中、下三部分论各种外科病证的治疗;③医方,共载外科效方75首;④杂证,载内、
①四海之一。指冲脉。《灵枢·海论》:“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”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王冰注:“冲为血海”。②指肝脏。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王冰注:“肝藏血,心行之,人动则血运于诸经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由风热蕴积于肺,随阳气上升而成。生于面部或眉间,初起癗,渐成细疮,时痛时痒,搔起白屑,春季易患。外用颠倒散凉水调涂。相当于脂溢性皮炎。
出《救荒本草》。为胡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翰林医官院,始置于政和年间,官阶正七品,系以原军器库使之官职改任者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