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症名。又名干嗽、干咳。指咳嗽无痰或少痰者。《赤水玄珠·干咳嗽》:“干咳嗽者,无痰出而款咳连声者是也。此本于气涩。涩之微者,咳十数声方有痰出,涩之甚者,虽咳十数声,亦无痰出。”多因火郁伤燥或脏腑亏损所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小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烈三(立三)。江苏苏州人。曾任典狱官,并为狱中犯人诊病;仿效康熙年间过绎之所辑之《吴中医案》一书,将江浙地区40余名医家的文章约百篇汇集起来,其内容包括医学论述、专题评论、验方、
①经穴名。代号LI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圣济总录》称手下廉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前臂背面,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4寸处。一说“在曲池前五寸”(《医学入门》)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、桡神经深支、
出《颅囟经》。即疳。详疳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耕道条。
食疗著作。4卷。明·赵南星撰。刊于1620年。本书选录《本草纲目》中可供食用的药物约200种编成。内容无新的补充和发挥。
指精气内存,神不妄动,以保持充沛的正气,从而抗拒病邪的伤害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与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的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前后互参
书名。《中西汇通医书五种》之一。9卷。清·唐宗海撰。唐氏推崇陈念祖《金匮要略浅注》,但又认为陈氏注解尚有缺误,遂以陈书为基础,予以补缺正误,并加以发挥。作者试图用中西汇通的观点诠释补正,其中不免有主观
有关房中术的最早论述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,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。”历代注家对七损八益的解释全是错误的。马王堆出土的古医书《天下至道谈》解开了这一迷团。该书说:“气有八益,